本篇文章625字,读完约2分钟

科学技术日报记者王海滨

9月2日,秋风习习,夕阳西下。 在山西省山阴县岱岳町移民新村的众福缘合作社扶贫工厂,村委主任、合作社理事长卫红宇率领10多名残疾人仍在忙碌中。 他们在整理刚采集的苦豆子香草,缝香包。

三个孩子的母亲李银花下肢有残疾,看到她手上有针飞过,线掉了,漂亮的包很快就能缝制出来。 “多亏来合作社学了技术,有了这份工作,每个月都有收入,让我的家庭生活更好了。 ”。

这个移民新村是扶贫移民转移村,有638户2500人,村里没有一亩地。 为了处理村里许多妇女,特别是残疾妇女的就业脱贫之路,卫红宇在当地发掘了以前流传下来的苦豆子香料制作技术,形成了山西特有的苦豆香民俗文化产业。 目前,合作社妇女具有创新能力,苦豆香料的研发、香包衍生品的开展,使苦豆香民俗文化产业越来越大。 合作社以丝带刺绣、玉米皮织、珠子、丝网花、中国结、香包等民间工艺品为主。 苦豆香包成了残疾人稳定脱贫的“钱包”。

“卫红宇:让“香包包”成为残疾人的“钱包包””

合作社是“合作社+残疾人文创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培训,让学生掌握手工技能,培训合格后,学生与合作社签订合同,合作社免费提供原料,学生组建后,由合作社验收合格并结算手工费用。 对于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合作社快递技术、配送原料、快递领取。

“卫红宇:让“香包包”成为残疾人的“钱包包””

目前,合作社已经对本村及周边20多个贫困村进行了培训,共开展了160期,培训了8000多人。 其中,贫困家庭400多人,残疾人180人。 12个农村家庭通过培训成长为手工技能教师,帮助23名残疾人就业。

标题:“卫红宇:让“香包包”成为残疾人的“钱包包””

地址:http://www.5e8e.com/hlw/20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