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44字,读完约3分钟

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更好地开展医务工作? 队员们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造。 由100名护士组成的中山援鄂护理组通过1名护理部副主任、2名病区护士长、7名护士长建立了管理框架,对各员工进行了细致的安排,包括资源调配和各护士上岗前后的培训工作。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的两个病区临时改造,隔离区内没有计算机新闻系统,怎么能一眼就知道患者的相关情况? 20病区护理组想出了贴纸的“原始做法”。 由此,患者的消息变得明确,将他们按病情轻重分类管理也是有根据的。 每天护理轮班是一个重要环节,22个病区护理组引入sbar轮班模式,即上一班护理人员讲述患者病情各方面的新闻,将重点护理重点移交下一班,保障护理工作的连续性。 换班时,在病房的玻璃门上用记号笔写下患者的病情,便于迅速了解患者的消息。 迅速适应病房的业务流程,小伙伴自建了各类抗疫期间的“中山标准”,规范了患者的接受、检查申请和有创伤的治疗流程,在完整的诊疗操作上,提高了业务效率。 污染区开展事业,有时一个人有三只六只胳膊也不够,所以它发明了口袋多的钱包,医务人员把需要的东西放进腰里,必要时又拿出来了,真的解放了双手。

“武汉前线“头脑风暴”迸发中山“金点子””

医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抢救患者,如何让他们更快康复出院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首要课题。 长时间不下床的重症和高凝状态患者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延长康复周期,参考中山医院总部eras (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和方法,在隔离病房标记区域,鼓励有能力的患者每天在室内运动1000米,肺活量 向患者发出医嘱后,可以花时间领取药品。 为了省略取药环节,小伙伴们在药箱里设立了备用药品专柜,及时补充,大大提高了药品的有效期。

“武汉前线“头脑风暴”迸发中山“金点子””

只有到前线参与医疗工作,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救治患者。 新型冠状病毒是患者呼吸道远端和末梢呼吸道被大量粘稠分泌物堵塞,雾化吸入是促进呼吸道分泌物分解排出的比较有效的方案,但以前传入雾化吸入装置的排气装置直接与外界空气连通,增加了传递风险,医务人员设计了适合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雾化口罩,防止飞沫飞溅, 为了降低医务人员救治患者时的感染风险,“该初稿已有设计,有望产品化”的医用口罩佩戴久了,耳朵周围的皮肤等会产生疼痛、容易擦伤,增加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合作伙伴使用口罩和防护帽 也就是说,戴帽子时先包好耳朵再戴口罩,可以减轻压力损伤,保护耳朵。 长时间佩戴的医疗护目镜容易起雾,影响视线,用保鲜膜包镜片的话,医疗护目镜起雾的时间会变晚。

“武汉前线“头脑风暴”迸发中山“金点子””

图:耳朵束缚少

与病毒的斗争是一场锯战,医务人员长期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工作,身心疲惫是不可避免的。 中山医院总部从2009年开始设立“巴林集团”活动,让医务人员有机会坦诚展示自己内心的焦虑和压力,通过与成员们的交流和交流,缓解职业压力。 前线急救任务繁重,更需要这种“巴林特”式的照顾,医务人员们决定不定期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有巴林特内训师经验的队员坐镇,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中山医院“疫情应急”。 在驻地酒店,行政保障小组考虑如何更好地服务一线队员们,超市每天晚餐时开放,放置着后方中山医院和当地爱心公司捐赠的物品,开设了队员们随时可以自己领取的“共产主义超市” 夜班医务人员回来晚了怎么办? 不要担心。 还有“夜班医护食品补给所”。 每天晚上9点到第二天上午7点开放。

标题:“武汉前线“头脑风暴”迸发中山“金点子””

地址:http://www.5e8e.com/hlw/22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