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93字,读完约4分钟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版权由科技日报独家全部,授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企业独家享有新闻互联网传播权,未经任何第三方授权,不得转载。

科学技术日报记者张佳星

最近,冠状病毒是否发生变异备受关注。 公众对冠状病毒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异,病毒的变异是否影响其致病性和传播力等问题产生了很多疑问,科技日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咨询了许多基因组学行业和病毒学行业的学者。

病毒变异中常见的“质变”还没有到来

“变异常见于病毒,各病毒株的病毒序列或多或少不同”,美国加州大学圣地阿尔戈分校医学中心副教授李克峰介绍说,病毒毒株的差异与“千人千面”有相似的道理。

前几天,论文《关于sars-cov-2的起源和持续进化》对照了百余株新型冠状病毒株的全部基因组序列,结果病毒因基因组上的一个蛋白质编码位点的变异而形成了两个“群体”,在媒体中被称为“亚型”

“目前这种程度的变异带来的差异不足以称为‘亚型’,称为分枝( clade )比较合适。 ”。 一位病毒专家表示,“亚型”有其独特的含义,根据病毒的定义,并不是只要有一两个突变就可以分为“亚型”。

相关专家表示,该病毒刚刚发生,并无太大变化。 根据对病毒的现有认识,病毒变异速度是每年约1000个碱基中的1个碱基的变化,只有重要部位的变化才会引起突出的变异。

在3月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比较了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是否影响疫苗开发,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回答说,目前病毒变异没有影响药物开发、抗体制备、疫苗制备。 他还说,病毒变异过程需要越来越多的例子,需要越来越深入的研究。 目前正在积极观测病毒变异的程度,积极部署科研项目。

“冠状病毒变异成两个“亚型”?并非实锤!”

新型冠状病毒序列共享实现真正的大数据挖掘

目前对基因序列研究的样本量多为百余例左右。 李克峰认为,研究样本量太少,无法证明是什么时候变异的,是在武汉变异的。

另外,关于冠状病毒样本的数据挖掘,应该重视代表性。 例如,在这篇论文选择的数据中,武汉样本大多集中在元旦前后、1月底前后的样本,1月中旬的广东、云南的部分样本数据,分散的数据不太容易讲述病毒繁殖、进化、传世的“故事”。

“冠状病毒变异成两个“亚型”?并非实锤!”

“数据量的大幅不足,很可能会导致单方面的分解结果”一位国家科学数据中心负责人表示,根据国家生物新闻中心/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建立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新闻库公布的统计,目前全球公开的新型冠状病毒序列为283条, 这对数据发掘的诉求来说相当于“杯水车薪”。

“冠状病毒变异成两个“亚型”?并非实锤!”

要理解病毒的“习惯”,需要对临床数据进行研究

在上述论文中,新型冠状病毒可以分为s型和l型,但前者更具侵略性,后者更温和。

李克峰说:“目前,病毒习惯不能基于病毒的基因序列单独进行评价。 科学家试图探索病毒蛋白质与宿主受体的结合程度作为病毒传递力的评价依据,但其致病力目前尚未发现共性规律”。

一个病毒是否是“凶猛”、“脾气”,该如何推论?

“在这篇论文中,利用序列分析软件对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的差异进行分类,每个基因分类都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相关性,但我认为这只是推测性的结论。” 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院教授董亚峰认为,将病毒变异分类后,有必要进行与患者临床数据相关的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冠状病毒变异成两个“亚型”?并非实锤!”

“寻找基因变异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很难。 在数万患者的基因中发现变异的片段,相当于在海里找针。 我们不可能,也不需要对所有患者的基因进行测序来发现基因变异。 通过选择特殊的患者、不同的流行病学或不同地区的患者来决定基因序列,从而快速搜索变异的基因。 ”。 董亚峰解释说,例如是特殊患者,其核酸检测一直呈阴性,但ct影像等临床数据呈阳性。 治疗后,核酸转为阴性的患者,通过分解这些特殊患者的基因序列,与普通患者相比,可以更有效地发现基因变异片段。

“冠状病毒变异成两个“亚型”?并非实锤!”

寻找新型冠状病毒变异不仅表明了人类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知深度,还表明了许多现实意义。 董亚峰表示,比如检测试剂盒出现阴性,可能是某些基因片段特定区域变异,未能检测出来。 通过发现基因变异,也可以设计出更好的核酸检测试剂盒。 例如,通过统计分析变异和非变异基因患者的临床数据,可以关联分析基因变异和病情迅速发展、治愈后等指标,指导更有效的精准治疗。

标题:“冠状病毒变异成两个“亚型”?并非实锤!”

地址:http://www.5e8e.com/hlw/22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