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85字,读完约3分钟

科技日报记者李禾通讯员姜琼孟扬李丹

为了加快新中国海防建设,1960年4月26日,国防部五院一分院第四设计部(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三部前身)成立,标志着中国的飞行导弹事业开始。 三位创业者用鲜血、智慧和汗水揭开了新中国海防建设的转折性的一页。 转眼60年过去了,三个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巨大的快速发展、巨大的飞跃。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三部:60年,从单一型号到飞航导弹家族”

回顾历史,从建设部最初的筚路蓝缕到新时期的繁荣,克服困难,进行自主创新,漫长的道路中传唱着一代飞行全体人员的年薪之火,刻下了令人鼓舞的足迹。

在艰苦的岁月里,大家在帐篷里学习讨论,在地上挖洞进行发动机试车试验,在普通车床上砍下火药柱,在灯光昏暗的办公室里创造了一年每人平均3000张以上的手工画画的奇迹。 吃“544”到“上游1号”,让新中国一举终结“无舰无弹”的历史。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三部:60年,从单一型号到飞航导弹家族”

海鹰二号导弹,是我国第一型岸舰导弹。 在研发关键时期,苏联撤出了技术专家,将图纸资料全部带走。 突破关键技术的最大问题是,发动机油箱材料耐蚀性不行,苏制耐腐蚀材料当时国内无法生产,也未找到替代材料。 当时的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海防导弹之父”的梁守槁从篮球结构中得到启发,创新性地开发了双球式坦克,一举突破了技术难关,“海鹰”腾飞。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三部:60年,从单一型号到飞航导弹家族”

抗海图能力强,破浪破浪,老鹰打八号导弹横空而生,奠定了飞行导弹小型化、多平台、系列化快速发展的基础,铸造了三大快速发展史入驻奇。 一型岸舰导弹方案成熟,一型空舰导弹研制成功,一型超声速飞行导弹快速发射成功……60多年来,三部从仿制到自主研制,从单一目标、单一平台到多目标、多平台,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三部:60年,从单一型号到飞航导弹家族”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60周年、7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等的阅兵式中,抓住了三把总开发生产型号装备“硬核”的亮剑,提高了军威、壮国威。

几十年的自主创新,三部创造了一个“第一”,填补了飞行行业的一个空小白。 全体飞行人员把忠诚和奉献凝聚在“科技强军、航天新闻国”的神圣使命中,不断刷新着飞行梦、航天梦、中国梦的新高度。

面向国家战术的快速发展和新诉求,三是优化专业布局,调整研发模式,打出完整运行机制创新的“组合拳”,以“装备体系化、体系智能化、智能实战化”的快速发展方向为目标,涉及20个专业方向。

发挥每一个专业力量,比较有效地提高研发效率,瞄准国内外先进公司,全面开展以ipd+ipt为核心的研发模式调整,实现产品的快速研发。 聚焦“飞航导弹、空天飞行、无人装备、水下装备、新闻装备”五大核心行业装备的快速发展需要,系统开展了专业技术体系梳理,初步构建了适合型号产品开发的技术平台,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专业建设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三部:60年,从单一型号到飞航导弹家族”

几十年的开拓进取,三部的研究试验能力不断提高:建立了完整的覆盖设计、试验、集成和全循环的飞行导弹研制平台,初步构建了新型飞行武器研制试验条件。 构建了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支持了装备设计和研发……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三部:60年,从单一型号到飞航导弹家族”

积极响应国家“双创”号召,三部搭建具有众创空间线下指导站功能的“双创”运行平台。 经过多年的培育,许多“双创”项目成功孵化成集团企业的重大项目。 风雨兼程一甲子、三部先后突破和掌握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研制开发了多态性先进导弹武器装备,实现了从以前流传下来的飞行装备供应商向新型体系化装备供应商的转型升级,飞行导弹技术的整体水平已经位居世界前列。

标题:“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三部:60年,从单一型号到飞航导弹家族”

地址:http://www.5e8e.com/hlw/22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