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53字,读完约4分钟

科技日报记者张蕴通许员谢莉蓉胡景舜

手机端工程质量检测和现场监管、智能数据系统自动开展风险和危险点排查发布报警消息,劳动者佩戴的智能头盔自动收集和传输数据,进行语音安全提示,vr技术身临其境……………

最近,在国网青海检修企业生产业务用房工程项目基地,先进智能的“bim5d+智能工地管理系统”的各个方面覆盖了工程的各个环节、各个角落。 这是青海省首个bim+智能工地综合应用项目,相当于通过ai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项目管理全过程数字化,在工地安装“智能大脑”,使工地“聪明”。

“BIM赋能,智慧工地这样变“聪明””

该工程作业现场位于国网青海省检修企业生产办公区域,三面毗邻建筑物,一侧树木,现场施工业空之间十分有限,且对施工噪声控制、扬尘控制、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等各方面要求极高,施工难度高。

“施工中,大型机械的采用效率是影响进度的重要一环,利用bim技术对大型机械的工作进行三维模拟,进行塔吊布置检测,并在塔吊和建筑物之间进行了360度摆臂的防撞测试,评价了操作的采用是否合理。 ”项目技术人员表示:“在工作现场安装了‘塔台监控+吊装死角可视化系统’,实时监控吊钩的载荷重量,检查起吊负荷是否超重,是否满足生产需求。 系统还自动分解塔台数据新闻,及时进行碰撞风险提醒,通过多指标多维表达和分解评估,指导塔台合理采用,发生较为有效的塔台吊装碰撞、超重、违章操作、指挥不明等常见事故 ”。

“BIM赋能,智慧工地这样变“聪明””

工程通过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采取加强现场环境控制、减少废弃物排放、降低施工噪声、控制扬尘等措施,高标准实施,严格控制环境保护、节材、节水、节能、节地等各个环节,科学建设有高原特色的电网小型基础建设精品工程 “我公司将绿色施工模块纳入本系统,使用环境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现场pm2.5、pm10扬尘、噪声、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大气压值、降雨量等,监测空气体质量 现场负责人介绍的。

“BIM赋能,智慧工地这样变“聪明””

施工中,经常发生机电系统多、管道多、复杂、预留孔未预留、机电、设备管道安装时碰撞等问题。 与此相反,传统的工程只能在墙壁、地板上重新挖掘,安装管道时相互交叉,也会减少楼层的实际采用空之间。 本工程通过“智能工地”的建设,事先对建筑物进行综合建模,设计最佳管线布置方案,在三维模型中直观显示各位置的预留孔。 在工程前期处理了管线“打架”的问题,保证了管线布置的合理性,比较有效,不进行工程返工,节约了工期。

“BIM赋能,智慧工地这样变“聪明””

全面加强现场安全管理,项目使用多种新技术加强安全保障。 利用虚拟空间vr技术,现场工作人员身临其境,沉浸安全事故案例,互动体验,提高安全教育效果,提高安全施工意识。 利用现场环境监测、塔吊监控等智能硬件及时采集数据,通过数据决策系统自动向现场负责人手机端发送报警消息,督促现场负责人采取相应解决措施。 工人戴着配备智能芯片的头盔,现场进行数据采集和传输,实现数据自动采集、进站和语音安全提示,可以清楚地了解工人的现场分布、个人工作数据等。

“BIM赋能,智慧工地这样变“聪明””

国网青海检修企业负责人介绍说,项目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全面融合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和bim模式。 过去,建设项目的建筑、结构、机电等部分需要不同的专家分别进行判断和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bim技术在本工程中的应用可以在设计阶段有效完成多而繁琐、耗时的工程量计算,同时精度高、效率高 以单层砌砖材料为例,系统判断材料数量与实际采用量的误差在3块以下。

“BIM赋能,智慧工地这样变“聪明””

此外,该系统还设置了疫情防控、智慧党建、智慧进度、智慧劳务等模块,围绕业务精细管理,实现了施工项目的全面数字化。

目前,工程建设正在快速有序地推进,这个“智慧之脑”的各个方面都在深入应用,使得项目施工现场更加安全,建筑质量更加可控。 工程建成后,屋顶安装光伏板,发挥高原日照长、太阳能充足的特点,因地制宜,利用绿色科技生产绿色能源,实现节能减排,为公司开源节流

“BIM赋能,智慧工地这样变“聪明””

标题:“BIM赋能,智慧工地这样变“聪明””

地址:http://www.5e8e.com/hlw/21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