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27字,读完约2分钟

科学技术日报记者刘海英

农作物病害是影响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美两国研究人员通过长达10年的联合研究,发现了影响世界谷物产量的主要病害——大麦黄矮病的重要病毒因子,发现了bydv 17k这一蛋白质。 这一发现对于更深入地了解黄矮病的发病机制,开发更有效的病害防治手段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关研究论文13日在《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

“中美发现大麦黄矮病关键病毒因子”

大麦黄矮病毒( bydv )是一种独特的植物病原体,感染150多种禾本科植物,包括大麦、玉米、燕麦、水稻和小麦在内的谷物作物感染后患黄矮病,发育迟缓,根深蒂固 黄矮病危害大,影响范围广,长期以来,该病害的防治一直是农业生产部门的重要任务。

“中美发现大麦黄矮病关键病毒因子”

这次,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赵玉琪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王道文博士率领的研究小组,对bydv进行了长达10年的共同研究。 他们利用赵玉琪教授开发了裂殖酵母作为分析整个bydv基因组的工具,最终发现17k蛋白在黄低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这种蛋白质会减少酵母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影响大麦等谷物的根系生长和整体生长,导致作物发育迟缓,产量下降。

“中美发现大麦黄矮病关键病毒因子”

王道文博士说,他们的研究提供了最初的证据,表明bydv 17k蛋白质会影响大麦等谷物的生长,其致病机理的发现有助于科学家设计较为有效的靶向性病害的防治手段,并指出大麦的致病机理是什么? 赵玉琪教授说,他们的研究表明,简单的单细胞真核酵母是研究农作物等高等真核生物的比较有效的模型系统。

“中美发现大麦黄矮病关键病毒因子”

总着重号:关于大麦燕麦等谷物,你只知道怎么吃,不知道怎么种。 这是因为对大麦黄矮病完全不了解。 该病于上世界50年代在美国加州被发现,至今一直困扰着农作物专家。 大麦黄低症因早期感染导致病原株死亡,即使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也会明显降低产量,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随着植物病毒学的迅速发展,科学家已经能弄清其致病机制,病毒的种类、分子变异和进化关系也进一步确定,进而在防治大麦黄低病的行业取得最终胜利。

标题:“中美发现大麦黄矮病关键病毒因子”

地址:http://www.5e8e.com/hlw/21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