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02字,读完约4分钟

科学技术日报记者张富通讯员谢莉蓉任晓光

为了保障青藏省区电力能源的可靠稳定运输,5月10日,青藏网络工程柴拉直流系统开始了第九次年检,对输变电设备进行了为期16天的各方面“体检”和“诊疗”。

“90后”的保善都是国网青海检测企业“唐古拉之鹰”的电力天路运维班安全人员,负责这个“电力天路”的运维工作。 在连续五年的年检中,他主动承担了海拔最高、路途最远的唐古拉山区的检修任务,今年也没有变化。

10日,年检第一天,保善带着两名工作人员将接地线挂在青藏边界最后一座基塔1394号塔上,进行检修前的最后一次安全措施。 经过5个小时的颠簸和拥堵,中午2点他们提前到达了目的地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等待业务许可指令。

“被困唐古拉山暴风雪夜的17小时”

下午5点半,线路两端的换流站分别完成了设备的停电检查工作,并发出了“开始工作”的许可指令。

“现场天气满足高空工作条件,我们抓紧时间工作,残辉邦负责极I线路的检波接地,严近辉负责极ii线路的检波接地。 ”。 保全天气后开始分配工作。

背着工具,三个人爬有铁塔的斜坡。 爬塔、查电、吊接地线……两个小时后,他们完成了工作。

在回到车辆前面的途中,突然下了暴风雪。 从塔下到车前只花了20分钟工夫,雪就积了10厘米,雪白的雪覆盖了大地的一切,天地一片雪白。

“看不见路了。 只能光凭记忆往大致的方向走。”司机担心地说。

“顺利地通过这条小路,坐上马路就行了。 ’上公路前需要经过一公里以上的小路,但需要几个弯道。 汽车小心翼翼地朝着道路的边缘行驶。 突然,车子突然沉了下去,好像掉进了雪洞里。 一半的轮子掉在了深雪中。 大家赶紧下车想办法,用铁锹挖,搬石头木棒把车轮下的坑埋了,但是雪坑太深了,这些做法没用。

“被困唐古拉山暴风雪夜的17小时”

天渐渐黑了,大雪依然纷纷落下,道路上也有厚厚的积雪和冰块,企业的救援车辆来不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找路过的车辆来帮忙。 积雪很厚,道路状况不明,很多车辆下不去。 随后,巡逻警车自发赶来,试图拖走被困车辆,但同样失败。

“被困唐古拉山暴风雪夜的17小时”

在5200米以上的海拔高度,风雪交错,4人在跑之前跑了之后气喘吁吁。 “大家不要再忙了,身体很重要,回到车里休息一会儿,吃点东西,准备在车里过夜。”维修工作很着急,也很担心,车里的食物也没剩下多少。

大家走进车里,开了暖气,感到有点温暖,但依然胸闷、烦躁、伴有头痛等高原反应。 因为无法用尽油箱的油耗,他们打了半个小时的车,灭火了两个小时。 一个人冷静值班,随时和驻地同事们保持联系,其他三个人休息。

凌晨3点多,雪停了,空中的明月高挂。 “天晴了,天亮了我们一定能出去。”大家看到希望,又下来找石头、木棍等材料把雪洞埋起来。 不远的藏经幡在风中发出“猎人”的声音,远处不时传来狼的叫声。 为了保护自己免受野生动物的侵害,他们中的一人放哨,注意周围的活动。

“被困唐古拉山暴风雪夜的17小时”

天渐渐亮了,但是车还不能开,车里的少量食物早就被吃掉了。 企业救援车辆来到这里,他们缩在车里,饥寒交迫,等待的一分一秒很长。

中午过后,两辆救援车赶到,送来了食物和水。 但是多次尝试都没能把陷入雪洞的车拖出来。

12点半,看到吨位重、马力大、性能强的越野车经过,车被困,他主动来帮忙。 经过几次尝试,终于救出了车辆。

经过一晚上的辛苦工作,小组的三位和司机师傅异常疲惫,同时这个地区的塔上和地上有厚厚的积雪,不适合开展高空作业,领导命令他们回去休息,第二天就正式开始检查。

此时的11日,±400公里伏柴拉丝青海段沿线,各工作小组全面进入工作状态。 维修小组在第一时间采取了线路安全措施,为全线作业人员按时进行线路检修提供了安全保障。

12日,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积雪开始融化,保善全一组正式进入工作状态。

标题:“被困唐古拉山暴风雪夜的17小时”

地址:http://www.5e8e.com/hlw/21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