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51字,读完约4分钟

6月7日,拥有一校三区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举行了创立100周年的学园祭。

一百年前,在奔流的松花江畔,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前身中俄工业学校宣布成立后,这里成为了工程师的摇篮。 近70年前,被后人誉为“八百壮士”的青年教师和学生以身殉国,响应国家号召从全国各地奔赴东北,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处理“燃眉之急”。

“国之重托,从未辜负哈尔滨工业大学迎来百年校庆”

规格很严格,功夫到家了。 这个校训伴随着中国工业从贫弱到现在。 创立百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出来的30多万学子在工业、航天、国防等各行各业,不受国家重任,层出不穷,工资传世。

最实用的校训: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第一次听“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哈佛校训的人,可能会觉得缺少哲学上的光辉。 但是,如果稍微知道一点,就会对这个校训肃然起敬。 多年来,这个校训也成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标尺,成为哈工大人做人做事的标准。

“国之重托,从未辜负哈尔滨工业大学迎来百年校庆”

为了满足新中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诉求,20世纪50年代,哈工大按领域、公司工种设立了专业,有些专业名称直接与工厂厂房同名。 只有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学生才能顺利毕业,成就了哈佛大学“工程师摇篮”的美名。

“国之重托,从未辜负哈尔滨工业大学迎来百年校庆”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俞大光院士,以学问严谨、教育严谨闻名全校。 他教的“电气工程基础”课被学生称为“虎课”,但有时全班都得不到“优秀”。 因为他不仅要求学生做题,还要求讲道理。

哈工大校长周玉院士写道,有专业核心课程,全班只有3人合格。 虽然也有人提出异议,但教师在重新审视答案后,将合格人数调整为2人。 俗话说:“粗鲁是不成方圆的。” 只有高标准、严格要求,才能使艰苦工作的学生们形成周围,提高成绩,才能成为大器、好器、好器。

“国之重托,从未辜负哈尔滨工业大学迎来百年校庆”

哈佛大学1965年毕业生、月球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说:“母校的教育正如其言,‘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

徐党报国:八百壮士精神如火如荼地传播

新中国成立之初,有800多名青年师生从祖国各地聚集到东北地区。 哈工大的先辈开拓者朝北,把房子安装在东北松花江上,扎根太阳岛,他们敢于为天下,啃硬骨头,组成大兵团,以开展大合作的气魄,开创了“黄金时代”,锻造了百年品质,今天新的百年哈

“国之重托,从未辜负哈尔滨工业大学迎来百年校庆”

当时这个队的平均年龄只有27.5岁。 在短短十余年的时间里,他们创立了24个新的专家,为哈佛乃至全国高等教育界创立了新的学科。 他们白天跟着苏联专家学习,晚上复习消化,准备为本科生讲课,建设符合当时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专业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人才,为祖国建设出了汗。

“国之重托,从未辜负哈尔滨工业大学迎来百年校庆”

主场+球队模式,在哈工大由来已久。 在百年创立纪念仪式上,学生代表苗悦做了演讲。 她是哈工大紫丁香微纳卫星队的一员,这个由学生组成的队伍已经自主开发了多颗卫星,为哈工大探索了更好地培养宇航员的方法。

围绕国家重大战术诉求,跨越专业、多队伍难关,多次理论与实践,哈工大为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50年前,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其总设计师和发射方孙家栋、胡世祥都来自哈工大。 另外,中国第一台会下棋的计算机,中国第一颗高中主导自主研发的小卫星,世界第一台人机联合进行了轨道维修技术试验,明确了世界第一个HIV毒力因子结构……这样的第一,哈佛还有多个。

“国之重托,从未辜负哈尔滨工业大学迎来百年校庆”

老一辈创立了哈工大精神,新生代注入了新的内涵,几代哈工大“800壮士”的坚守不仅增添了百年哈工大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不竭的源泉。

面向未来:理工强校、宇宙名校、世界一流大学

一百年来,哈佛人才辈出。 “两弹一星”元勋、国家勋章获得者孙家栋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刘永坦院士、中国首位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著名核动力专家彭士禄院士等……

在建学百年的历史中,哈工大为祖国培养了30多万优秀人才,他们隐姓埋名,或继续努力,为一生努力探索,为祖国更加繁荣,百年时光流逝,风雨兼程。

为了站在新百年新长征路的新起点上,更好地前进,重整服装后出发,记住嘱托后抓紧考试,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熊四皓说,哈工大人敢于闯,努力工作,扛旗致胜,培养人才,培养重大

标题:“国之重托,从未辜负哈尔滨工业大学迎来百年校庆”

地址:http://www.5e8e.com/hlw/21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