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73字,读完约3分钟

夏天,凉山州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一条道路像银灰色的丝带缠绕着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附近白墙灰色的彝家新居依山而建,远处传来黄牛“唢呐”的声音,这里是疫情期间40亩的高原生态布鲁。

日前,科技日报记者跟随农业科技支撑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的步伐,进入昭觉县火普村“科技+支部”示范基地。 “种西点”过好日子 “火普村高原生态蓝莓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占地约40亩,亩产600斤至750斤,基地2023年达到丰产期,届时1亩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博士董顺文说。

“四川凉山:在希望的田野上 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火普村平均海拔2700米,领土面积9.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8户655人,其中建设卡贫困户79户243人。 村里现有耕地3000亩,以前农作物主要生产土豆。 目前,火普村迅速发展大棚蘑菇栽培、金银花栽培、蓝莓栽培和高山肉畜养殖等特色产业,其中以蓝莓为主导产业。 董顺文边走边介绍说,火普村海拔高度适宜种植中药材、水果等经济作物,山区土质富含各种微量元素,所产农作物质量高。

“四川凉山:在希望的田野上 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记者了解到,该村为贫困村,自2009年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共识别贫困人口79户243人,贫困发生率37%。 2019年底,该村所有人口脱贫,全村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平均达到9500元。 “我以前只种植苦荞和土豆等低收入农产品,一年收入2000元左右,之后种植高山蔬菜、冬季蘑菇、蓝莓等,预计一年收入8000元左右。 ”。 要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的定点合作,农家安子星期四竖起了大拇指。 “感谢专家不辞辛劳的帮助,村民在村子里种‘西点’,过上好日子,我也要盖新房子,我要认真管理蓝莓基地。 ”。 “我们一开始不知道适合火普村快速发展的产业,后来带领专家到现场进行了具体的考察,在考察中发现了问题,制定了具体的科技支持扶贫计划。”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合作处副处长陈沧桑表示,近几年来,众多专家队伍陆续到火普村开展扶贫工作,之后也通过网络直播,吸引了不少农户参加技术培训。

“四川凉山:在希望的田野上 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智慧平台为农业插上“科技之翼” 进入蓝莓种植示范基地,农户在蓝莓小树上洒水。 记者观察到,在基地排成一排的蓝色蓝莓树下,安装了多条水滴管道。 果园的“高点”上,监控摄像头、温湿度传感器、小型气象站等安静地“站起来”,仿佛是守护果园的“卫士”。 该基地配备蓝莓标准化栽培管理系统,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科学规范指导蓝莓栽培,通过高清图形采集系统进行蓝莓栽培的苗情、虫情、日常生产工作等 “该平台为农业插上‘科技之翼’,其中农田小型气象站实现基地内蓝莓生长环境数据的自动采集与监测,空气温、照度、降雨量、风向风速及土壤温度、水分等 董顺文表示,根据天气不同,平台可以统计灌溉用水量、肥料量,为蓝莓规范化种植提供准确的数据观察。 “也可以警告持续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旱田土壤缺水等状态。 督促管理者及时启动生产应急预案干预,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等等。 记者知道哪个水滴管道是“新一代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的“触手”。 该系统按照蓝莓标准化管理模式和精确的农田土壤墒情传感器技术,改变了古来流传的灌溉,实现了全智能化的水肥灌溉管理。

标题:“四川凉山:在希望的田野上 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地址:http://www.5e8e.com/hlw/20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