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20字,读完约4分钟

科技日报记者金凤邓晓明实习记者代小佩

晚上10点半,56岁的村民李金红在煤炉前把牡蛎、羊肉串、虾烤得很好。 儿子和儿媳拿着菜盘,拿着啤酒在餐桌之间穿梭。

在一百多米外的海滩上,游客提着成桶的蛤蜊满载而归。 不远,一百多艘渔船随波起伏。 第二天晴天“万箭齐发”,前往浅海收获自然的礼物。

这里是辽宁省东港市獐子岛村,是中国万里海疆东端起点第一岛。

22年来,这个四面环海、陆域面积只有1.2平方公里的小岛,依靠旅游、渔业和养殖,负债2800万元,全村仅4口井饮水、“逆袭”,108家渔家乐式酒店、村集体资产超过2亿元。

“我们想把獐子岛变成花园式的小岛。 獐子岛想让别人羡慕。” 獐子村党支部书记张忠说。

20年前,500吨以上的杂色蛤一夜之间死在沙滩上

每天晚上7点半,张忠有总是打雷站在电视机前,凝视着天气预报风雨的提示。 出海捕鱼,占据了张忠有六年的青年时间。

那也是那个时候大部分獐子岛村村民的人生归宿。 “20世纪80年代,岛上的女儿到了结婚年龄就出嫁,年轻人能出去也出去了,留在岛上的年轻人,什么路也看不见,年收入几百元,维持着温饱。 ”他说

1998年,张忠竞选村民委员会主任,迎接他的是2800万元村集体债务和仅有的120元村集体现金。 “村子里没有产业和金钱的话,海滩的养殖、捕鱼、微薄的观光都会有一点收入。 ”

当时,张忠有发现出口贝类的收入相当可观,借债投入500吨以上的杂色蛤苗种。 一年后,杂色蛤生长良好。 “当时我们建立了贝类养殖场,五六十名工人上班,人均收入达到一万元,我们看到了希望。 ”

但是,幸运的是,2000年8月30日,在大赤潮中,杂色蛤全部死在沙滩上。 “场面惨不忍睹”,张忠当场流泪如雨,击中头部的他突然喷火攻击内心,眼睛失明,打了7针才恢复视力。

獐子岛村要去哪里,已经走投无路。

“非典”后商机浮现,基础设施升级为小岛“造血”

“獐子岛有海岛特征,调整产业结构,可以建立海岛旅游吗?” 因赤潮低迷了一个月的张忠有先生,在和村民委员会的成员协商后,试着做了决定。

他来不及和家人商量,买了砖直接拉到家里,搭了18张床,盖了民宿。 “当时只有这条华山一条路,必须率先干。”之后,约10户村民改造了老房子,经营了民宿。

但是,村民们真正相信旅行的未来是从2003年开始的。

“非典”结束后,游客急剧增加,岛上一年来了2万人,酒店供应不足。 关键时刻,张忠在村里用广播大叫。 “有床的人,不能带游客先回自己家过夜,让游客在马路上睡觉。 ”。

之后,岛上的旅游业蓬勃发展。 为了处理交通问题,张忠有从50、60户村民那里借了100多万元进行村庄造船。 2005年5月,建成了载有200名乘客的“辽东客7号”,客运企业当年的收入从去年的二三十万元增加到120万元,到2006年达到了200多万元。

“从负债2800万到资产2亿,獐岛村蹚出“逆袭”路”

游客络绎不绝,獐子岛再次迎来了转折。 2009年旅游季节,村子里没有水了,游客开始用矿泉水洗脸。 年末,张忠带着村民在獐子岛村对面的北井子町徐坤村挖了井,把陆地上的水引到了岛上。 4个月后,全长18.5公里的饮水管道终于打通,全天候出水量达到480立方米,可以满足旅游旺季村庄每天约300立方米的用水量。

“从负债2800万到资产2亿,獐岛村蹚出“逆袭”路”

防止宰客,村民互相投票监督

现在,走在獐子岛村的海滨栈道上,走异景。 渔船随波起伏,躲在山林里,民宿点缀其中,在落日的余晖下,海风吹拂,令人心旷神怡。

这个风景来源于2006年开始的封山育林。 多年来,张忠有带领村民每年植树,如今鹅耳枥、红松、银杏、法桐等树种漫山遍野。

游客们能否乘兴而归,或乘兴而归,考验着獐子岛村的管理能力。 张忠有表示,獐子岛村每月有一次旅行社会,让经营民宿和酒店的店主投票公示,监督宰客有无行为,得票数在3票以上的店主被罚款,获得14票被罚款1万元以上。

“从负债2800万到资产2亿,獐岛村蹚出“逆袭”路”

更多的游客用脚投票,丰富了獐子岛村民的日子。 61岁的村民是桂琴,4年前将平房民宿改造成600平方米以上的大楼,年收入将达到450万元。 村民李金红经营的望海楼,年收入可达80万元以上。

两年前,妻子曾给张忠有发微信说:“你整天都在拼命做,到底在追求什么?” 张忠用一句话写道:“为了22年前的誓言——改变獐子岛。”

标题:“从负债2800万到资产2亿,獐岛村蹚出“逆袭”路”

地址:http://www.5e8e.com/hlw/20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