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78字,读完约4分钟

王迎霞杜英科技日报记者马爱平王祝华

“在村子里,你能看到的地方种着苹果树。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治平镇雷沟村委会副主任雷托胜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这句话不真实。

在雷沟村,除休耕地外,3000多亩土地上种植的是苹果树,果树种植率达到100%。 家家户户种苹果致富。

这棵苹果树是村民们向着小康生活的“幸福之树”。

雷沟村种苹果第一人

“想吃天下苹果,静一静苹果”静宁苹果为什么好吃?

静宁县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梁峪沟区,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空燃气水源无污染、环境质量好,是农业农村划定的苹果最佳适生区。

“静宁苹果色泽鲜艳,大形方正正,果面精美,质地细汁多,酸甜适中,口感脆甜,硬度强,货架期长,以耐贮和长途运输而闻名。 ”。 静宁县委推进部副部长王敏说。

但是,静宁人一开始不种苹果。 雷托胜也不例外。

转机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 静宁县以成为百万亩高质量苹果生产大县为目标。

当时20多岁的雷托胜在“家里穷娶不到媳妇”的重压下,“斗胆”承包了农业公司的6亩果园,成为雷沟村种植苹果的第一人。

从那时起,种苹果成了莱特摆脱贫困的希望。

1986年,治平镇胡家盐引进陕西礼原高质量红富士苹果苗木,建设水果产业示范点360亩,开创了治平镇大规模种植苹果的历史。

在雷沟村,雷托胜又打了第一个先锋。

我迷上了苹果的新技术

“刚开始快速发展果园的时候,我和其他人一样,没有技术,没有两个人的指导,只能在不断的摸索中快速发展,在果园管理的初期,确实走了很多弯路。” 雷托胜说。

一次偶然的机会,电视上关于苹果标准化管理的技术讲座节目,深深吸引了雷托胜。

他一方面出去学习,另一方面大量购买果树专业技术书籍,晚上自学,白天实践,探索独特的果园管理方法。 按照这种做法管理的果园,树形好,亩产高,果形正,效果大,亩产平均能比别人多卖近1万元,雷托胜很快成为有名的水果业技术“土专家”。

“雷托胜:“苹果大改形”改出红火生活”

2004年10月,雷托胜前往延安考察苹果改造技术,配合原静宁县果业局技术人员率先在雷沟村胡家盐宣传实施“苹果大改造”技术,宣传面积达到550亩,为建设全县绿色苹果出口创汇基地奠定了基础。 “这样种植的果树,间隔2米×4米,通风透光,机械化作业方便,大大减少了人工价格,同时果树的实挂率从50%上升到80%,每亩可增收3000元至5000元 ”雷托胜说。

“雷托胜:“苹果大改形”改出红火生活”

最近两年,他迷上了苹果的矮化密植,挖了园里的大苹果树,种了新苗。 他算账,过去摘苹果全靠人工,在摘高峰期,雇女工一天工资花了120元。 矮化密植后,果园可以实现机械化采摘,平时一个人可以照顾6亩果园,采摘也可以省很多人工,省很多钱。

“雷托胜:“苹果大改形”改出红火生活”

成为村民致富的“领袖雁”

作为村民富裕起来的“领袖雁”,莱特胜不仅成为了“苹果大王”,还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全省优秀共产党员”。

在他的带领下,雷沟村的386户农家都种了果树。 每次果树修剪期,他总是积极帮助别人修剪果树。

在他的努力下,雷沟村率先在全乡成立了村级果业协会,大家都推荐雷托胜为会长。 根据典型的引导、涌现说法,村果业协会目前正在快速发展1130名会员,其中贫困家庭、五保家庭、残疾家庭占15%。

随着会员数量的增加,莱特胜在果园新技术的宣传应用上花费了越来越多的精力和时间。 2002年,他率先试点宣传无公害水果生产的示范,生产的苹果成了外宾的抢手货。

“现在,我和妻子种了15亩果园,种了12亩水果的果树去年收入20万30万美元。 ’雷胜说,在村子里,他的收入不多,当地农民少则收入五六万元,多则收入三十四十万元。 村里1989年出生的年轻人胡小康,通过种植和销售苹果成为了“百万富翁”。

“雷托胜:“苹果大改形”改出红火生活”

目前,雷沟村全村常年从事水果销售的经纪人达56人,农户85%以上的收入来自果园,人均水果纯收入达2.5万元。

“我们现在拥有的美丽的大楼、轿车……都是种苹果带来的”这是村民们说得最多的话。

“在我们村,现在有80%的家庭住在两层的小洋房里。 我们今天的小康生活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帮助。 我永远感谢你。 ”在果实累累的苹果园里,雷托胜从心底感慨良多。

标题:“雷托胜:“苹果大改形”改出红火生活”

地址:http://www.5e8e.com/hlw/20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