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46字,读完约1分钟

科学技术日报记者马爱平

科技日报记者获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李忠涛团队对比了金属二次电池电极材料存在容量低、倍率差等主要瓶颈问题,通过结构设计、纳米复合、形貌控制等方法精确控制材料,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李忠涛介绍说,该研究小组发明了在电极材料内部构建空位点和缺陷的便捷方法,揭示了空位点和缺陷降低离子转移能垒的协同机制。 发明了杂环共轭聚合物辅助控制电极材料内部原子的排列,增加材料内部的离子转移路径,竞争吸附、再沉积控制金属氧化物纳米结构的方法,缩短了离子转移距离。 由此使材料内部结构最佳化,谋求提高二次电池电极材料的稳定性和倍率性。

“高稳定性、大倍率金属二次电池电极材料获突破”

有该研究小组共同开发的复合电极,被用于生产的高倍率、大比容量锂离子电池。 截至目前,该项目开发的金属氧化物/多孔碳纳米复合负极材料已得到宣传和应用,经济效益1.4亿元。 与传统的石墨电极相比,用该电极材料制作的电源系统在相同条件下供电较高( 2c倍率下容量提高60% ),高真空度及高低温交变环境下的采用寿命延长5-10%,相关技术指标有

标题:“高稳定性、大倍率金属二次电池电极材料获突破”

地址:http://www.5e8e.com/hlw/20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