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94字,读完约4分钟

王筱骄科技日报记者王春

在张江科学城外形酷似“鹦鹉螺”的建筑物中,光似乎停下了脚步。 上海同步辐射光源(以下简称上海光源)产生宽带同步辐射光,每天提供给全世界的尖端科研团队采用。 2004年12月开工建设,2009年5月6日向客户开放,随着这个科学地标的兴起,中国以同类装置最少的投资和最快的建设速度,加入了世界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装置的第一方阵。

“上海光源点亮大科学梦想之“光””

截至2007年7月,上海光源完成了专家考核合格的实验课题1.4万多个,服务了遍布全国575家单位3116个研究组的30308名研究人员,已经成为我国客户和成果最多的大科学装置。

在“鹦鹉螺”中,科学研究的结晶孵化了

上海光源可以让我们“看到”物质的内在结构,了解原子分子运动的规律,照亮微观世界的科学之门。 这道光是多位中国科学家心中走在科学前面的“梦想之光”。

由于上海光源的出现,本来不能或需要在海外并排建造的解体业者,可以在“家门口”完成。 利用上海光源,我国科学家实验发现外尔费米子,提出并验证单原子催化机理,国际上首次关注大鼠肺泡结构,分析和传递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寨卡和基底孔肯雅热、新型冠状病毒等一系列病毒的蛋白质结构 上海光源运行10年来,国内装置分析的蛋白质晶体结构从99个增加到5076个。

“上海光源点亮大科学梦想之“光””

在上海光源的生物高分子结晶学射线站,30多家药物研发公司在这里开展研究开发。 该站为国内药物开发提供了基于结构的新药物开发手段。 与以前流传的手段相比,基于结构的研发手段更高效、更准确,最初成功上市的药物仅用了6年时间,就促进了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新药开发事业。

“上海光源点亮大科学梦想之“光””

兼具强度和延展性的超级钢、应用于京沪高铁的新一代高强度高导铜铬锆合金接触线、中石化研究小组开发的新型结构分子筛材料、美国fda和中国药监局认证的首批抗癌新药“西布替尼”、世界首创纺丝级单层氧化石墨烯、单原子催化剂是理论吗?

“上海光源点亮大科学梦想之“光””

10年来,上海光源支持了许多行业,产生了世界影响较大的重大科研成果,在结构生物学、聚集态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环境和医学等学科行业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开放10年来,上海光源客户成果发表的期刊论文超过6000篇,其中在《科学》、《自然》、《细胞》三个国际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22篇。 客户成果入选国内外重大科技进展18件。

“上海光源点亮大科学梦想之“光””

推进光子大科学装置集群建设

高产量的背后,是上海光源始终对准国际一流装置的结果。 从一开始,电源接通率、平均故障修复时间、成果成品率等就是“硬指标”。 十年来,装置稳定高效地运行,性能不断提高,这些“硬指标”处于同类装置的国际先进水平。 上海光源还通过反复关键技术开发和实验进行了法学的快速发展,从最初的7线7站10种左右的实验方法,到今天的17线21站100种实验方法,提高了装置的性能水平和实验能力。 持续快速发展相干衍射成像方法,将上海光源的空间分辨率从30纳米提高到8.5纳米的情况下,建立了动态显微ct实验的做法,将显微结构演化的定量分解从二维推进到了三维。

“上海光源点亮大科学梦想之“光””

世界一流的光子大科学装置集群正在张江崛起。 以上海光源为起点,形成正在建设的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以及超、超、超、超短激光装置等科学装置的集群和重要的国际影响较大的光子科学中心,支持我国科技创新的突破和飞跃发展。

“上海光源点亮大科学梦想之“光””

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已开启。 面对新的快速发展机遇,上海光源科学中心主任赵振堂表示:“下一个十年是上海光源黄金运行开放期,上海光源将继续产出重大成果,培养同步辐射骨干人才,快速发展新一代同步辐射光源不掉队。”

“上海光源点亮大科学梦想之“光””

目前,上海光源二期建设正在进行,预计到2022年,上海光源将有35条束线50个实验站投入运行,届时每年将有近万科研工作者在装置上开展基础、应用和开发研究。 上海光源二期建设投入使用后,其微观结构探测能力居国际先进第三代同步辐射装置的领先水平,也是我国未来5-7年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同步辐射光源。

“上海光源点亮大科学梦想之“光””

标题:“上海光源点亮大科学梦想之“光””

地址:http://www.5e8e.com/hlw/19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