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25字,读完约3分钟

金秋十月,收获季节。 走在田地边上,到处都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青岛市即墨区移风店镇的女儿村,一片大姜丰收,不贵的大姜价,让姜农们乐在其中。

10月27日,记者进入移风店镇,可以看到姜农们在姜田忙碌的背影,他们三五成群,剪姜叶剪姜叶,车上载的车,忙碌得很。 移店镇女儿村的村民李修伦正在从地里收获生姜。 他很自豪,我们田里种的大姜很好。 大姜的栽培采用鸡粪、猪粪等有机肥,生产出的生姜分量充足,口感好,而且外形“俊”。 正因为该村生姜质量好,才能保证销路畅通,到每年10月底,一到生姜收获季节,超市工作人员就会联系我积极收购生姜,很多商人都“闻到”生姜的味道。 李修伦告诉记者,今年自家地里可以生产近万斤生姜,早就联系了超市,他们很快就来提货了。

“青岛即墨区:大姜丰收了,姜农增收了”

移店镇的女儿村位于青岛母河——大甲河沿岸,有100多年的大姜栽培历史,是即墨区名副其实的“大粮仓”和“菜篮子”。 今年,女儿村许多农户种植的露天大姜亩产也超过7000公斤,一亩姜收入6~8万多元。 在女儿的村子里,这里聚集了很多姜商人,他们每天把收购的大姜洗净包装后,放在车上,将即墨移风店町的大姜销往全国各地进行销售。

“青岛即墨区:大姜丰收了,姜农增收了”

在移风店的大姜文化节上,姜王选赛夺人眼球。 十几个姜农带着刚收获的大姜比较,称重,向姜农李承先栽培的重5.132公斤的大姜获得了“姜王”的称号。 今年李承先种植1.5亩大姜,亩产7500公斤。 栽培了50多年大姜历史的李承先谦虚地说,种姜其实没什么大秘诀,先施有机肥、鸡粪、猪粪等。 每天上午七八点去姜田。 浇水通常不浇水空。 我通常施一点肥料。

“青岛即墨区:大姜丰收了,姜农增收了”

移风店镇将大力快速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依托美丽的乡村建设,建设乡村文化旅游路线,产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村主导大姜产业,抓住沿大甲河契机,打造生态、旅游、文化为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路线。 风店镇女儿村党支部书记李成秋介绍说,大姜是女儿村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之一。 全村360户以上,一半以上种植大姜。 目前全村大姜种植面积1000多亩,年产值达到1600万元。 发挥大姜的企业品牌效应,女村通过党支部带领合作社,扩大大姜产业链,制作的姜糖、姜片、姜粉、腌制姜芽等产品,深受客户欢迎,掀翻了大姜的收益。 村民们也通过种大姜致富。

“青岛即墨区:大姜丰收了,姜农增收了”

图为10月27日,青岛市即墨区移风店镇的女村农民在田里收获生姜。 即墨区移风店镇引导农民根据当地土地优势快速发展农业特色主导产业,结合市场诉求,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模式推动农民快速发展生姜种植,为种植户带来良好效益,扩大农民增收渠道。

“青岛即墨区:大姜丰收了,姜农增收了”

图为10月27日,青岛市即墨区移风店镇女村农民展示的刚收获的大姜。

图为10月27日,青岛市即墨区移风店镇的女村农民将刚收获的大姜从地里运回家。

图为10月27日,青岛市即墨区移风店镇的女村农民将生姜放在自家地下室储藏。 女儿村种植大姜的农民在院子里挖掘地下室储藏大姜。 地下室通常深3米以上,冬暖夏凉。 农民根据市场行情,在大姜便宜时储藏高时出售,增加了收入。

标题:“青岛即墨区:大姜丰收了,姜农增收了”

地址:http://www.5e8e.com/hlw/19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