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33字,读完约2分钟

科学技术日报记者陆成宽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天眼( fast )自今年1月检测以来,设施运行稳定可靠,近1年来观测服务超过5200架时,达到了预期的近2倍的设计目标。 迄今为止,fast累计脉冲星数量超过240个,根据fast数据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达到40余篇。 5日凌晨,fast关于快速电波暴力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杂志上。

“不负众望!中国天眼累计发现240多颗脉冲星”

“今年4月,时间分配委员会开始从国内天文界募集自由申请项目。 目前收到170份申请,申请总时间约为5500小时,实际上批准1500架时,只支持了30%,可见fast望远镜观测时间的竞争非常激烈。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常进说。

“不负众望!中国天眼累计发现240多颗脉冲星”

fast建于年,其反射面面积约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是世界上最敏锐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视野,也给了中国天文学家走上射电天文学研究前沿的机会。

常进说,fast的新设计理念开辟了建设巨型望远镜的新模式,突破了以前流传的全可动射电望远镜口径约100米的工程极限,带来了巨大的技术难题。

为此,工程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攻关,克服了力学、测量、控制、材料、大规模结构等行业的诸多技术难题。

工程队开发了超高疲劳特征的电缆,创新使用了由超过国内、国际相关基准规范2.5倍的世界最大跨度柔性机器人和刚性6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组成的2级调整机构,实现了进料均方根值10mm的高精度定位。 创造性地融合了卫星定位、惯性制导、全站仪多种测量技术,实现了24小时、大尺度、高精度、高采样率馈源支撑系统的动态测量。

“不负众望!中国天眼累计发现240多颗脉冲星”

另外,fast还具有将中国的深空探测和通信能力扩展到太阳系边缘,满足国家重大战术诉求的能力。

中国天眼fast是人民科学家、时代模范南仁东先生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构想,历经20多年建成的巨型射电望远镜,前后4代数百名科研工作者前往前面,为fast建设的调试运行付出了巨大努力。

(科技日报北京11月4日电)

注:本文图片来自国家天文台

标题:“不负众望!中国天眼累计发现240多颗脉冲星”

地址:http://www.5e8e.com/hlw/19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