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66字,读完约6分钟


董良达,1965年生,原在北京燕京书画社从事鉴定工作。 现任中国写意画研究院院长、北京市友好协会理事、山西省华侨联青年委员会名誉主席。


董良达的高祖是清咸丰丙辰进士、书法家、诗律学者董文湿,祖父是中国书画大师董寿平。 作为董寿平的长孙,董良达在童年时期受到了书画世家的良好熏陶。 他从初中开始跟着祖父学书画,在祖父的严格教育下,画艺有了提高。 1985年和祖父一起访问日本,特别是1989年3月去新西兰留学之后眼界开阔了。 艺术造诣不断提高。

“董良达作品欣赏”


董良达画的松、竹、梅不仅继承了家风,画的牡丹、草莓、山水画等更有情趣。 他在1988年底为亚运会作画;1991年在新西兰举行个人画展。 1992年7月在奥克兰与学生共同举办了“师生展览会”。 2000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董良达画册》2001年成立董寿平艺术研究会,担任副会长的2001年9月在山西晋祠博物馆举办了个人画展。

“董良达作品欣赏”

2001年11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2002年,中国教育台《书画赏析》栏目作了董良达书画专题报道。 2003年,董良达加入中国美协举办第17届新人新作展览会。 2005年7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现代美术家——董良达作品集》。 2005年9月,董良达专门担任荣宝斋第一位特约画家。 2006年,董良达担任中国写意画研究院院长。

“董良达作品欣赏”


年1月20日,董良达在山西太原举办个人展览,成立董良达艺术馆。 年12月,董良达被山西省华侨联青年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聘为名誉主席。 年,董良达美术馆在山西建成。


年3月,董良达出席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精神中国梦——美丽乡村行”出席甘肃陇西写生采风创作活动启动仪式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定西扶贫基地、陇中写生基地揭牌仪式。 年11月,董良达又和中国美协一起,从桐庐到丽水,参加了“送喜,下楼”的活动。

“董良达作品欣赏”


参加了2019年8月中国美协举办的送欢、底层活动,并访问了福建建阳。


2019年年初,在中国美协欢送下基层来到福建建阳,这是我哥哥徐里的故乡。 这里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和谐。 山水美丽的田园生活。 这次特别写生,送建阳美术馆看。


2019年9月中旬参观了云南壁画展和研讨会,游历并写生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地。


《大富贵》137x69cm 2019年

《这个时候牡丹差点开》137x35cm年

送牡丹之情——描绘牡丹的过程

余自少年经常跟着爷爷左右,每年景山牡丹盛开,爷爷经常带着良达一起去观赏。 一九九八年五点爷爷去世了,至今景山牡丹花还在开。 节日很长,很想爷爷。 也就是说,即使一个人去景山看牡丹,我也记得祖父带着余观花的影像。 余还没画牡丹的图。 由于对祖父的怀念,想起了野史记述武则天将牡丹贬到洛阳的情景,悲伤的景象实在无法忍受其余的心境,感到非常没落。

“董良达作品欣赏”

牡丹花盛开的景色确实打动了京城,虽然余时不在意祖先赏花,但此时的景色让余心界想画牡丹。 依靠牡丹,寄托思念。 在画牡丹的过程中,佗几次去洛阳,每年都去景山。 有一年去山西太原远郊玄中寺参观,11月中旬半山上已经入冬了,但像一根小树粗的棍子,它高3米多,只有棍子的占地30平方米,问是什么树,明代牡丹,至今已有500年了 愕然不忘。 我对牡丹有了更深的了解。

“董良达作品欣赏”

小时候画梅花,爷爷冬天晚上经常让良们去路边看树枝杆,月光和路灯把树枝杆映在地上,一定很明显。 看树,看树枝的影子,立体和平面吻合,得到构图。 在这种家法中,佗对牡丹的生长不稳定,且在不同的季节多向了解和写生。 佟画牡丹必然要看牡丹,也要看古人和今人画的牡丹。 我觉得很少有人能描绘牡丹的富贵气息! 所以写诗说。 “世牡丹本富贵,今人点缀着许多俗世。 不是颜色不充分就好,而是心在边界,笔法更好”。 从二零零二年春天开始在洛阳观牡丹即兴创作诗云。 “降级千年左右,洛阳内外花如潮水般。 富贵又气节高,不是所有的花和媚武曌。

“董良达作品欣赏”

我以为“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精神”。 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作者思想人格、秉性情操的真实反应。 描绘牡丹的过程,是烦恼尘俗生活中切割的精神净土,是化解感情、勿忘祖训的最佳说明。 佟蔚上下求索,守古法,不守泥古法,创新法不献媚世风,不断在艺术实践中给中国画注入新的活力、新的气息。

“董良达作品欣赏”


现在记住那个理由,不伤胸的话上天会高兴的!

董良达到达北京鞋素轩时,在丙戌的夏天

《山水形象》69x45cm厘米


《金山出》69x45cm厘米


《太阳升金山出》178x96cm

就“笔墨”而言,吴冠中认为“笔墨”……等于零,但祖父教授给我的“笔墨”不能等于零。 因为当我学习“笔墨”这个词的概念时,基于中华哲学和人文精神的立场和中国画已知的理论,等于零时,没有中国画,没有人品,没有知识,最终一切都通过“笔墨”出现在画上。

“董良达作品欣赏”

《万里山河在心胸》178x96cm厘米

我认为“笔墨”是论述中国画以前流传下来的中国画时产生的词汇。 中国画家在使用毛笔、墨色、水和纸时相互融合产生的效果,这个效果的主体是钢笔和墨水结合,所以要找一个简单的称呼,叫做“笔墨”。

“真山淡水就在眼前”178x96cm厘米

有人看不见笔,看不见墨,那就意味着画家自身艺术不高,人(画家)在写墨时需要表达的东西不准确完整,使用的“笔”和“墨”都无法定位。 这里所说的“笔”和“墨”与毛笔和墨色不同,是指“笔墨”的效果。

有寓意、没有笔墨的人不能用技法描绘想法。

有笔墨无寓意者,只按邹贤重而不是大家。

有寓意、有笔墨的可以描写。

充满热情,注入生命。

加上胆识可以使作品永存。

文章摘录自《看我笔谈》董良达年起


标题:“董良达作品欣赏”

地址:http://www.5e8e.com/zhjyzx/8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