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7字,读完约3分钟


东方潮出版社出版的关于石柱参的新书《中国宽甸石柱人参文化》最近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受到同行专家的广泛关注,也为热衷养生保健的网民高兴,爱不释手。 这本书因港澳书店“洛阳纸贵”而暂时脱销。

这部新着作由被誉为“中国人参文化泰斗”的孙文采教授担任前言,长期从事石柱人参科研和生产销售的专家王谷强、赵叁世执笔第一章,并以中医药大学教授宋承吉、王冰和宋晓虎为序,这些文案成为这本书的亮点之作。

该书分为上下两篇,包括历史考证、栽培技术和人参文化物语,涵盖自然和人文学科。 书中《论文篇》收集了10余篇比较有学术含量的论着,文案包括石柱人参产地适应性、规范化栽培、人参稀土资源等行业的科研成果,以及石柱人参的营销前景等,对该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交流和参考价值。

“让柱参文化发扬光大”

宽甸石柱人参,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振江镇石柱子村唯一特产,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标志。 石柱参又称柱参,是中国人参中的优良品种,从产地得名。 该村位于鸭绿江北岸,属长白山佗脉,山多水多,山高林密,湿度大,是山参丰富的地方。

“让柱参文化发扬光大”

石柱参具有芦长、体灵、皮老纹深、皮条须、须根多处珍珠疙瘩、体形酷似野山参等优点,闻名遐迩,体形千姿万态,深受客户欢迎。 石柱药性强,栽培15年以上石柱参的药用价值与山参相似,人参总皂苷含量远高于常规园参。

明代万年间,石柱子村还是山高林密、荒无人烟的地方,山东七翁带去辽东鸭绿江边深山老林采参,石柱子村一带发现多株上等人参,小参种埋在林下栽培。

后来为了采参找到这个地方,在石柱村上屯街西的三岔路口,立了高2米以上的石柱,并且在石柱旁边种了一棵榆树,所以也称为石柱人参(也称为柱参)。 之后,随着采参的人变多,一部分人安家,形成了石柱子村。

全书大部分选用石柱人参的历史回顾和考证、民间传说故事等进行编辑。 人参是宫廷瑰宝,但生于民间,与老百姓密切相关。 文章文案精彩,知识丰富,照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吸引人。 实用篇更是向网友介绍“西洋参、石柱参的科学吃法”,人参治疗顽疾,恢复中德作用等,这本书不失为“人文掌理、科技学术、修身保健”一体化的好读物。

“让柱参文化发扬光大”

据介绍,人参作为“中药三宝”“东北三宝”之首,被誉为“百草之王”,起源于我们中国,中华民族有四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备受历代医生和统治者的欢迎。 但是,作为占全世界人参产量70%-80%的人参大国,中国人参的产量不到世界人参产量的4%。

“让柱参文化发扬光大”

中国石柱人参原产地-辽宁林下柱参企业及宽甸石柱山参基地位于长白山南麓,丹东宽甸振江镇,拥有规范化示范参地2000亩高质量种源基地500亩,石柱参专业合作社核心成员参林地达8500亩,石柱参文化博物馆和体验中心等建成,

正如本书标题主编孙文采教授所说,中华人参千年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生态学。 他说,就像采用习俗“山规”一样,这是一个协调自然、社会、人类、鬼神的综合系统。 如果“山规”陷落,失去的不仅是野山参源,还有人们的精神家园。 这可能是浏览这部新着的巨大收获之一。

“让柱参文化发扬光大”

标题:“让柱参文化发扬光大”

地址:http://www.5e8e.com/zhjyzx/7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