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28字,读完约4分钟



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位于着名的清代两广总督署旧址,离其约100米处有一座不显眼的宗庙——杨家祠。 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理论家和革命活动家杨勋安,在这里写了大量推进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作为华南地区马克思主义最早的传播者,杨勋安与李大钊齐名为“北李南杨”。

“两届广东省政协委员接力呼吁,广州杨家祠“保住”了!”

从年开始,10多位广东省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连续多年接力呼吁,杨家祠并入广州市和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予以保护。 省、市财政投入超过数千万元进行了修复,目前修复和布展工程已经完成。 杨家祠将于今年4月30日起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

“两届广东省政协委员接力呼吁,广州杨家祠“保住”了!”



【杨家祠的荣与衰】

杨家祠,又名“泗湿书房”,始建于清干隆年间,原为香山县杨家在广州设立的宗族祠。

杨家祠是杨勋安先生的故居,也是广东党团组织活动的重要场所。 广东党团组织早期领导人谭平山、阮啸仙、刘尔崧等在这里仔细研究。 1923年春天,中共中央领导机关迁往广州后,这里成为党组织重要的联络活动场所。 大革命时期,周恩来、陈延年、张太雷、苏兆征等领导人曾在这里研究开展革命活动。

“两届广东省政协委员接力呼吁,广州杨家祠“保住”了!”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杨家祠长期被采用为公司员工宿舍,被历史的尘埃所淹没。 2003年,一位地产商想在越华路114-116号用地上建设绿化广场,拆除杨家祠。 文物部门不同意申请,提出了原住所保护。

杨家祠长期缺乏保养和维修管理,内部建设、改建现象突出。 十二届省政协委员、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战术快速发展部副主任黄扬华去年曾到杨家祠实地考察。 据她的回忆,杨家祠本来只有前后两座建筑最先进入,被周围空接管,祠堂内部也全毁了,很遗憾。

“两届广东省政协委员接力呼吁,广州杨家祠“保住”了!”



【政协委员之鼓】

杨家祠的困境11次引起省政协委员的关注。

年8月,孟浩、张弘、袁东艳、陈忠烈等省政协委员联合10位专家学者,撰写了题为《关于尽快保护和修复杨家祠的呼吁和建议》的政协新闻。 年底,广州市越秀区文物部门为杨家祠申请文物保护专项经费。 次年,10万元经费获得批准,用于编制改建工程的设计方案。

“两届广东省政协委员接力呼吁,广州杨家祠“保住”了!”

年7月,省政协文化与文史委员会比较杨家祠文物保护的权利分配与住户搬迁问题,召集省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省、市、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协调推进杨家祠的维修保护工作。

的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黄小玲、孟浩、张弘等9名委员联名提出《关于落实杨家祠文物保护工作的建议》,再次呼吁保护杨家祠。

年省政协委员换届,部分提案人不再担任政协委员,但对新一届政协委员杨家祠文物保护工作的关注并未停止。 省政协多次组织政协委员开展主题调查,持续关注杨家祠文物保护工作的处理落实情况。



【红色革命遗迹的再生】

省政协委员的接力赛,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 去年12月,副省长徐瑞生去现场调查,组织了现场会议。 根据会议精神,杨家祠的产权归广州市,具体由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接收,后管理,省财政取出915万元,用于安置住户、周边环境微改造、主机保护维修和展示。

“两届广东省政协委员接力呼吁,广州杨家祠“保住”了!”

今年4月30日,杨勋安故居翻新竣工及展览开幕式在杨家祠举行。 杨勋安之子杨文伟打开故居陈列馆的大门,宣布杨勋安故居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杨家祠的峯历史也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至此,十多位省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的多年接力赛终于呼吁取得正果。

对此,关注杨家祠文化财产保护事业的政协委员们印象深刻。 “这么多委员不断呼吁。 大家就像接力一样,上次没结束,下一个委员接着做。 作为政协委员,我们非常高兴。 ”。 12届省政协委员黄扬华说。

十一届省政协委员、文化文史委员会副主任黄小玲表示,杨家祠文物保护工作涉及许多历史遗留问题,但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相关职能部门及媒体等不断做出贡献。 “大家达成共识,集中力量,合力推进,这本身就是将民主主义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特有形式和独特特征进行协商的生动表现。” (资料来源:广东政协)

“两届广东省政协委员接力呼吁,广州杨家祠“保住”了!”

标题:“两届广东省政协委员接力呼吁,广州杨家祠“保住”了!”

地址:http://www.5e8e.com/zhkx/5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