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85字,读完约6分钟

《我的一生》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诞生近70年来没有被搬上过戏剧舞台。 然后,北京人民艺术剧场导演李六乙于2006年12月24日晚将《我的一生》作为戏剧作品,首次搬上首都的戏剧舞台。 这不仅使北京人民艺术剧场成为了第一个将“我的一生”搬上首都剧场舞台的剧场,也成为了戏剧百年献礼的剧场。

“浏览回顾北京人艺剧目8:《我这一辈子》首登舞台(图片文字)”

剧中人我(仇晓光-饰)

2006年12月29日晚,记者来到首都剧场参观了根据老舍着名中篇小说改编的戏剧《我的一生》。 这已经是该剧登上首都剧场舞台以来的第六次演出。 当晚,北京人民艺术剧场知名导演李六乙改编并执导的另一部作品再次引起了首都观众们浓厚的兴趣。

“浏览回顾北京人艺剧目8:《我这一辈子》首登舞台(图片文字)”

掌灯人(左起:钱波、马星耀、李金哲)

当晚演出前,记者有幸采访了导演李六乙。 请他谈谈这部作品改编创作的相关情况,李导欣欣然答应,在有限的时间内。 李六乙导演说了这部剧的一点感受。

剧中的人妻(李珍-饰)

“这部戏是为了纪念老舍创作的这部作品发表70周年和去世40周年,以及《新剧百年》而制作的。 老舍先生是北京人艺中不可缺少的。 应该说老舍对北京人民艺术剧场的贡献非常大。 我个人认为,在纪念话剧一百周年的时候演这部戏不仅仅是一出戏,更是对老舍先生的纪念和怀念,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

“浏览回顾北京人艺剧目8:《我这一辈子》首登舞台(图片文字)”

剧中的人妻(秦丽-饰)

“虽然这部作品诞生于70年前,但我个人认为即使在现代也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 这是老舍先生笔下的时代普通巡警一生的生活,但我们从他身上,可以看到我们现在生活中的一点问题。 这就是老舍先生作品的现代性。”

剧中人的女儿- (陈星- )

“所以,虽然这是七十年前的作品,但我认为其现代意义也很重要。 这部戏除了回归那个时代的历史外,更重要的是它如何与我们今天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使这部作品真正具有经典的价值和意义。”

巡警(右起:李士龙、美铁增、仇晓光饰)

“从戏剧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说,我认为这部戏对北京人艺今后的剧场舞台艺术也有相当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戏中出现的是对表演的新解释和要求。 因为在中国戏剧的做法理论中,我们知道基本上遵循的是史坦尼斯拉夫的体系。 ”。

“浏览回顾北京人艺剧目8:《我这一辈子》首登舞台(图片文字)”

剧照精选(拍摄:冯赞勇)

“进入八十年代后,尽管有布莱希特的进军和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但还没有真正形成中国戏剧的表演。 虽然我们的戏剧大师做了很大的努力和尝试。 但是,我个人认为,作为我们这一代年轻的导演,必须在这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 ”。

“浏览回顾北京人艺剧目8:《我这一辈子》首登舞台(图片文字)”

“如何寻找新的表演方法和戏剧语言,与我们的时代相结合,与国际戏剧的迅速发展同步对话。 在这场戏中,我做了相当大的尝试。 这个尝试不是随意的实验,而是在过去的许多戏剧创作中,我个人总结的一点行之有效的做法。 正好符合这个大剧院老舍先生的作品。”

“浏览回顾北京人艺剧目8:《我这一辈子》首登舞台(图片文字)”

“这部作品是用自传的方法完成的中篇小说,正好用这样的方式,表现了人物的整个精神过程。 的感情、意识、思想、幻觉、想象、梦想、回忆等,过去在他的意识中发生的各种事件。 我们必须在舞台上表现一切。 这对表演来说很有挑战性。 ”。

“浏览回顾北京人艺剧目8:《我这一辈子》首登舞台(图片文字)”

“简单地说,演员在表演的时候,瞬间表现出的是他的回忆、回忆时的现在的实际情况。 瞬间是他过去梦想的状态。 瞬间又是他现在的想象状态,这一切都是瞬间变化的,都是通过表演完成的。 这是过去的戏里没有的”

“其实这种尝试,或者说对表演新做法的探索,我个人认为,对未来戏剧的迅速发展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 我们现在的人的生活丰富多彩,不像过去那样单一,所以我们的戏剧如何适应我们现代人多样性精神状态的诉求和生活过程? 我觉得如果不从表演中处理问题,戏剧表演只能依赖过去的一种以前的做法,很难适应和丰富的表现。 那么,我认为这部戏已经做了相当大的尝试和努力……”

“浏览回顾北京人艺剧目8:《我这一辈子》首登舞台(图片文字)”

“当然这部戏公演后也有这样的评论,但我个人认为这是个很好的现象。 观众的审美和欣赏是参差不齐的,所以不能要求什么都是完美的。 100%的观众可以接受。 我认为这未必。 因为艺术表现的目的是超越时代,要说它落后于时代,那也是僵硬的艺术。 ”。

“浏览回顾北京人艺剧目8:《我这一辈子》首登舞台(图片文字)”

“所以,跨时代的艺术探索,既是对艺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也是适应观众审美多样性的诉求。 其实北京人民艺术剧场本身是一部迅速发展变化的历史,各个时代都出现了一些好的艺术作品。 所以,我们的艺术创作应该是在吸收民族以前流传下来的基础上多元化的快速发展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与世界戏剧的快速发展同步。 我觉得这也是北京人民艺术剧场建立国家剧场的气派气氛……

“浏览回顾北京人艺剧目8:《我这一辈子》首登舞台(图片文字)”

在戏剧《我的一生》的观影中,记者确实可以领略导演在这部戏剧创作中大胆的艺术尝试和创新。 保存了原作自述的风格,加入了自己的创作思想。 主人公和路灯等其他角色也在背景音乐下诉说着悠久的诗化语言。 这样的舞台效果不仅耸人听闻,还能让观众产生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 也许这就是李六乙导演解释并体现了老舍原作的现代意义。

“浏览回顾北京人艺剧目8:《我这一辈子》首登舞台(图片文字)”

该剧使用了斜面的舞台设计,舞美风格凄凉。 以白色为基调,没有写实套装的整个舞台,就像风化了几千年的遗迹一样,到处可见瓦砾的碎片。 演员的造型和服装除了主角“我”以彩色登场外,其他角色也是白上衣和短裤一色,化妆也有蜡雕一样的感觉。 舞台场景的切换,时空的切换也因灯光的变化而产生了意境,充满了现代感。

“浏览回顾北京人艺剧目8:《我这一辈子》首登舞台(图片文字)”

正如李导所说,这部剧的表演确实是对演员实力的一大挑战。 特别是剧中饰演巡警的演员仇晓光在舞台上演技细腻,特别是舞台大而深刻的内心独白,把观众们带到了老舍的原作中。

许多观众在看戏后表示,仇晓光的表演,完美地表现了剧中人物无奈悲凉的性格。 从外表到台词、演技,各方面都尽可能接近老舍先生的原作,最终受到观众的好评。

《我这一生》是老舍先生在1937年抗战前夕创作的着名中篇小说,是老舍首次创作黄金时代的压轴作品,尤其具有时代进步的气息。 《我的一生》描写了过去普通警察的坎坷一生,也是一场巨大的悲剧。

“我的一生”的创作,在老舍文学的道路上正处于“第一高峰”,他的艺术风格也非常突出。 他特别善于用平凡场景的小镜头反映社会生活的大冲突,他的笔触不是直接介入,而是自然地扩展到民族命运,让网民从他幽默幽默的文笔中领略生活的沉重。

“浏览回顾北京人艺剧目8:《我这一辈子》首登舞台(图片文字)”

《我的一生》于1950年由中国文华影业企业拍摄,由被称为“戏剧皇帝”的演员石挥导演主演,是公认的中国古典电影作品之一。 前几天,这部作品也在电视画面上出现了张国立主演的20集同名电视剧。 (图像文字:冯赞勇)


资料来源:中华时报



标题:“浏览回顾北京人艺剧目8:《我这一辈子》首登舞台(图片文字)”

地址:http://www.5e8e.com/zhjyzx/6841.html